離型紙,又稱硅油紙、防粘紙。主要起到隔離帶有粘性的物體的作用,比如膠帶。在使用時一般需要被剝離、扔棄;現在應用得較廣的,主要是膠帶或者帶膠制品的載體,當然在食品、醫療衛生行業的應用就不在這里詳細描述了。
離型紙的分類,可以按有塑離型紙和無塑離型紙分類;也可以按離型劑分類有機硅離型紙和非硅離型紙。
有塑離型紙,因為離型劑具有一定的滲透性能,如果沒有一定的阻隔,離型劑會滲透到紙張內部,造成固化不良以及離型劑使用量偏大(成本過高)等諸多不良因素。所以需要在紙上做涂塑處理(俗稱淋膜),國內一般使用聚乙烯(PE)粒子進行淋膜,要求熔融指數在7左右,國產PE粒子一般選用燕山石化的1C7A。分為單塑離型紙和雙塑離型紙;無塑離型紙,主要有格拉辛、CCK等經特殊處理的其他離型紙。
離型紙的技術指標有以下幾個,干硅涂布量,常溫剝離力,老化剝離力以及殘余粘著率。干硅涂布量是指,離型劑涂布在材料上的量,單位是克每平方米。一般為溶劑型硅油的涂布量從0.30~0.80克每平方米,無溶劑型硅油的涂布量從0.80~1.30克每平方米。需要專業測試設備才能測試涂布量。硅油涂布量直接影響到剝離性能。較高的涂布量,能夠密實地將原紙覆蓋,保證硅油均勻分布。而較低的硅油涂布量,則容易出現漏涂等現象,致使剝離不良。有些離型涂布供應商以降低硅油涂布量,致使剝離偏重,生產出重離型紙,在使用時是具有相當風險的。可靠的生產廠家是在不降低硅油涂布量的前提下,通過化學配方的調整實現剝離力的調整。這是需要相當長時間的技術積累的,而非一蹴而就的。常溫剝離力,在常溫下通過標準測試方法得到的剝離力數據,單位是N/25mm,可以轉換成多少克。一般0.10N/25mm,即10克以下的剝離力,俗稱為輕剝離;0.20N/25mm,即20克以下的剝離力,俗稱為中剝離;0.35~0.45N/25mm,即35~45克的剝離力,俗稱為重剝離;0.60~0.80N/25mm,即60~80克的剝離力,俗稱為重重剝離;當然也有0.03~0.04N/25mm,即3~4克的剝離力,俗稱為輕輕剝離;也有1.00N/25mm,即100克以上的剝離力,俗稱為超重剝離。老化剝離力,經老化后測得的剝離力數據,一般較常溫剝離力略大。殘余粘著率,是指離型紙在經過第一次剝離后,第二次剝離時的力,經計算后得到的數據,主要反映硅油固化的效果。UV固化硅油的殘余粘著率一般為100%,熱固化硅油的殘余黏著率最高為90%。少數供應商若是聲稱自己的離型紙殘余黏著率為100%,那就可疑了。如果發生脫硅這樣的情況,這種離型紙的殘余粘著率一般不會高過70%。離型紙技術指標的測試是一件相當復雜的工程。一般電子廠、膠帶廠僅能測試后幾項數據。至于硅油涂布量,一般不會出現在離型涂布供應商的技術報告中。因為涂布量直接影響到膠水的適用性。水膠需要較低的硅油涂布量,而油膠以及熱溶膠則需要較高的硅油涂布量。因其滲透破壞性較大,一般都是高量涂布。涂膠廠一般均選用高涂布量的離型紙,而復合廠一般均選用中等涂布量的離型紙,若是熱復合,那也需要選擇高涂布量的離型紙,保護膜(水膠)僅需要低涂布量的離型紙即可,中等涂布量的離型紙適合油膠保護膜使用,高涂布量的離型紙不適合保護膜使用。由于氣候的關系,模切廠冬季宜選用剝離力偏重的離型紙,夏季宜選用剝離力偏輕的離型紙。有些特殊需求的膠帶,在模切過程中使用的離型紙,需與離型涂布供應商接洽。在作深度測試、對比后方可進行生產活動。否則則會產生大量廢品。亂碼紙并非不能使用,如果是要求不高的地方,仍可使用,否則國內就不會有這么多的亂碼供應商了。